国内极速扩张的马院,国外销声匿迹的孔子学院!

记得我的大学时期,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并不是很多,当时也算是一个冷门专业。当时对马院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听过。不知从何时起

记得我的大学时期,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并不是很多,当时也算是一个冷门专业。当时对马院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听过。

不知从何时起,国内的马院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在工作生活中也接触到马院的毕业生,如今才恍然大悟,原来马院已经占领了高校。

据统计,从2016年开始,全国的马院从450余家已及扩大到1400余家,总职工超过12.7万人,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现如今,哪个学校如果没有马院,都不好意思声称自己是名牌大学。而且马院必须有几个有名气的教授坐镇,这样才能展现自身实力。

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马院职工每人年薪在8万左右,全年的欠薪就超过100亿元,再加上中间的课题经费、各项补贴,光马院一项所支出的费用就达到数百亿元。这个数字是非常震撼的。

钱从来不怕花,只要能产生更大的效益,再多的钱也值得投入。但马院产生的价值一直是很明确,或者说与科技突破、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似乎不是特别明确。

之前看过一位网友的说法,他说马院是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帮助学生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没有马院教育,孩子就会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长歪。

我不能反驳这种说法,因为背后牵扯到政治正确。但可以反驳的是马院里的老师并不一定具备帮助孩子树立三观的能力,有些老师自己的扣子都没扣好,如何帮助学生扣好扣子。

就像前段时间的东南大学马院教授袁久红,张嘴闭嘴都是马克思主义,私下里和学院女性搞各种不正当关系,还把十分暴露的照片发到微信群里。从他发的照片来看,裤子上根本就没扣扣子。把孩子交给这种教授树立三观,靠谱吗?

你可能说袁久红只是一个个案,大部分都是好的。这种话放在以前我可能会信,但从当前频繁翻车的高校教师来看,袁久红这类人还真不是个案。让袁教授给人们传授扣扣子的经验实在不妥,因为他擅长的是解扣子。

由马院的急速扩张想到另外一件事情。2004年开始,我国开始在海外布局孔子学院,旨在弘扬中国文化,加强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双方共同友好。

截止到2019年,我国在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550个孔子学院,规模之大令人叹服。这么大规模的学院需要足够多的人员和资金支持,我国在布局孔子学院的过程中付出了诸多心血。

不过这两年孔子学院遇到了一定的麻烦,2020瑞典关停了境内最后一所孔子学院,这意味着位于瑞典的孔子学院全部被关停。与此同时德国、比利时等国家也纷纷关停孔子学院,美国前国务卿彭佩奥更是扬言要关停全世界的孔子学院。

比较有意思的是,国内用马克思为大学生塑造三观,在国外试图用孔子来传递中国文化精髓。

孔子学院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产物,如果没有高速增长的经济作为支撑,孔子学院很难走出去。而马院的诞生正好相反,在经济增长越缓慢,马院数量增加速度就越快。这其中的缘由请自行品味。

世界上绝大多数现象都能用经济学来解释,大家之所以关注马院的数量,根本原因还是经济放缓。如果人人都能忙于赚大钱,根本没人在乎马院的数量。

不光是马院问题,还有社会面上的诸多问题,都是由经济增速放缓引起的,只要抓住核心问题,并给出有效的手段,绝大多数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大家真正关心的不是马院,而是钱包。

TAG:孔子,学院,扣子,个案